三农机械 三农现代化BB肥设备公司
智能配肥机
ZPF50-606
ZPF50-405
车载式智能配肥机
BB肥设备
PHBK50-610
PHBK50-620
PHBK50-630
PHBK50-640
黑龙江掺混肥设备
山东掺混肥设备
PHBF50-620掺混肥设备
港口包装设备
水溶肥设备
全自动水溶肥设备
半自动水溶肥
湖北水溶肥生产线
山东10吨水溶肥设备
辊压造粒设备
辊压造粒设备ZLB-255型
辊压造粒设备ZLT-750型
机器人码垛设备
机器人码垛生产线
辅助设备
上料输送机
定量包装机
斗式提升机
破碎机
缝包机
·秦皇岛市委副书记张淑云莅临公司调研指导
·燃爆八月 发货季
·秦皇岛三农科技 掺混肥设备已发货
·设备装车完成 发往黑龙江

  咨询热线:0335-7090800

  传 真:0335-7090803

  手 机:13633330855

  联系人:张经理

  邮 箱:qhdsnjx@163.com

  销售客服QQ:281868468

  

  

详细内容  
入世(WTO)后中国畜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田允波,李焕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南海大沥528231)农产品价格、市场开放、世界进出口贸易格局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以及国际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畜牧业。本文讨论了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畜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如何对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有关政策、措施等进行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我国畜产品质优、高效进程,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避免地波及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畜牧业。二是我国在享受缔约国应有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加人WTO农业谈判中所承诺的义务,如降低关税、取缔非关税措施等。

  1入世给中国畜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1.1将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毫无疑问,人世将加快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使中国在国际大市场里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中国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不足,而劳动力充足,过去的粮食高自给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将促使中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进出CT战略,鼓励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畜产品,进口土地密集型粮食等战略,畜牧业将提篼到更重要的地位。

  就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而言,中国的生产成本都篼于美国及世界一些主要出口国。中国目前玉米价格已篼出国际市场价格20% ~5096,出口优势在弱化,美国玉米到岸价格比我国自产1999年11月15日,长达13年的中美关于加人WTO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签署了〈中国加人世贸〉双边协定,这标志着中国人世已为期不远。据测算,加人WTO将使我国的GDP增加2.9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增加2000多亿元的产值和几百万人就业。国内企业在获得平等、自由和规范的贸易机会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些挑战,对一些行业来说,甚至会遭遇残酷的竞争环境。人世后,无疑将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临这样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形势,畜牧界专家、学者都在思考,中国人世会给我们畜牧业带来什么,前景如何,人世对中国畜牧业影响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受WT0总体框架的影响与约束。WTO〈农业协议〉是以实现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为目标。它的生效将引起世界农产品价格、市场开放、世界进出口贸易格局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以及国际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不可玉米价格低。人世后,大量廉价、质优玉米进口在所难免,年进口量将达到2000~4000万t.豆粕是我国短缺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我国过去没有对大豆实行非关税措施,美国方面市场准人的单一关税率水平很低,仅为3%,在未来几年内,中国需要的小麦、大豆和植物油类10%左右将依赖进口,并将促使国内价格有所下降。丰富的基础饲料资源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人世后,南方沿海各省、尤其是饲料生产占全国10%以上的广东省,可进口到岸价更便宜的美洲大豆和玉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给该地区的饲料工业注人新的活力,使其可更好地向内地进军和向海外发展。黑龙江地区由于污染程度较低,将更适合大力发展天然绿色产品,适应海内外对天然绿色食品的需要。吉林、辽宁由于具有产粮优势,规模化饲养将进一步发展,养殖大省山东,也将继续受惠于紧靠东三省和出口便利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1.2促进国内畜产品品质的提高人世后,我国畜产品面临着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竞争。畜产品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反映在国际市场主要是畜产品品质问题,在国内市场畜产品结构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于近年内可得以解决。而要解决国际市场畜产品品质的竞争力问题,就需要通过国家饲料管理部门和严格立法监督和提篼全体养殖人员的素质来实现。

  1999年英国的疯牛病和1999年比利时的二璁英事件为世人所震惊,人类食品的安全感为世人关注。目前我国养殖户片面追求效益,不遵守有关饲料法规,长期和超量使用抗生素、促生长激素和一些化学合成药,致使畜产品药物残留量过篼,危及人体安全,使我国大部分畜产品难以严格检疫,大大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畜产品的名誉,如1999年上半年,我国供港生猪被检出使用P-兴奋剂,并在香港<东方日报〉和因特网上作了报道,引起了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的篼度重视。该事件给1999年本不乐观的畜牧业市场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响。人世后,按照〈市场开放与规则承诺〉,出口畜产品应接受美国药物管理署关于出口肉类产品的安全证明,目前我国的畜产品除一些管理好的出口猪场外,绝大部分难以通过严格的卫生检。

  国内的畜牧专家已认识到,畜产品品质是制约中国畜产品出口的关键因素,而畜产品品质实际上与词料药物添加剂的品质有直接关系。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词料添加剂已有严格的法律制约,并且添加剂更新换代快,而国内对该类产品的开发能力低,仍然以金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等老产品为主,新型药品如黄霉素、泰乐菌素和维吉尼亚霉素等,都是近几年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技术生产的,而欧盟已立法,从1999年7月1日起,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螺旋霉素等四类抗生素。

  我国如不利用自己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出有特色的饲料添加剂,以替代抗生素,很难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的有关厂家、研究单位顺应未来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已研制成功新一代天然无残留动物生长促进剂,并在生产中投人使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标志着我国开发利用中草药添加剂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篼度。我们深信通过努力在入世前会使我国的畜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篼,为迎接人世做好充分准备。

  3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加工水平改革开放20年,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肉、奶、蛋总产量年增长率分别为10.8%、1%和12.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5%上升到3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肉类、蛋类总产量已居世界榜首。

  畜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但我国畜产品生产与加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着巨大差距,如1998年,我国单位生猪存栏的产肉量为79kg,发达国家为122kg;单位存栏牛的产肉量我国为45kg,发达国家为77kg;家禽我国为3.57kg,发达国家为6.06kg;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为1638kg,而美国为6612kg,是我们的4.04倍。在加工方面,我国也相当滞后。目前,我国肉类食品加工行业有2000多个加工企业,但畜产品加工量仅为生产量的5%且加工增值甚少,大多数是初加工性质,产品附加值低,保鲜和货架期短,市场适应能力差,冷冻肉、热鲜肉仍占据市场较大比例,即使是熟肉食品,也多是中低档的篼温火腿肠为主,而西方国家早已普及的小包装冷肉、低温熟肉制品在我国刚刚起步。

  同时设备老化、技术工艺落后。而目前发达国家加工比重已达60% ~70%,并且其加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的延伸和继续,也不是一般的农业产业,而是发展到了具有制造工业的性质。一些高新技术已广泛综合应用在深加工中,从生产设计、管理到质量、卫生与营养检测和控制等,普遍采用了微机技术,生产实行了标准化。

  人世后,我国畜产品及其加工品要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立足,必将迫使我国政府和有关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我国畜产品及加工品的落后状况,以增强竞争力。同时,人世后,外资,尤其是直接投资进入中国更容易,这些投资往往带来先进技术。直接技术引进和转让也会更容易,这些都将利于我国畜牧业产业总体水平的提篼。

  1.4将扩大中国畜产品对外出口份额中国主要畜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是,猪肉主要出口到俄罗斯、香港、新加坡;活猪主要出口到香港、澳门;鸡肉主要出口到日本、香港、南非、俄罗斯;兔肉主要出口到荷兰、日本、美国、德国;鲜蛋主要出口到香港、澳门、日本、朝鲜。

  我国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目前国内畜产品生产与需求已基本达到平衡,且局部地区供过于求,这给畜产品出口提供了基础;二是我国肉类生产价格除禽肉外,均低于国际市场,猪、牛、羊肉,按加入WTO后减让关税平均水平计算,还分别低57%、84%、54%,且劳动力后备资源丰富,是畜产品出口的最大优势。人世后,多边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和长期的最优惠国待遇等大大改善了出口环境,这给我国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畜产品出口诹得更多的机会。人世后,当年以出口为主要目的、投机巨大的肉鸡业,应以海外科学化经营为镜子,克服饲养环境差、饲养管理和企业运行体制等方面的缺陷,充分发挥人才,科技的优势,尽快解决药残问铨,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利用对日本出口距离近的地理优势,保持和扩大对日出口,并争取重新对欧盟出口。同时,入世后,我国可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客观、公正合理地解决畜产品贸易争端问铨,有利于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1.S促进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世贸组织实际上是通过多边贸易规则,实现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向有序方向发展的贸易组织。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地方与部门保护强烈,条块分割严重。人世后,在WTO规则的作用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加快,有助于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完善及成熟。

  1.6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国饲料业和养殖业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减慢。人世后,更多的资本输人,可改善现有的饲养、饲料生产加工设备,意味着这几年海外合资或独资饲料企业将继续增加,有利于中国饲料业、养殖业发展的后劲和多样性。如果当年饲料工业大家办,使中国成为世界饲料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今天,人世将为中国饲料工业注人新的活力,更多的资本、更篼质量的饲料加工设备将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

  人世无疑会促进中国饲料工业急需的结构调整,海外添加剂、兽药、预混料进口将呈现更大的优势。如果说80年代初泰国正大公司给中国饲料和养殖业“实地演示”了正大的现代饲料工业理念、运行哲学,入世将会使中国更好地博采世界各国之长,使薄弱的中国添加剂、预混料业迎头赶上,并带动中国饲料工业进一步发展。当年饲料工业大家办,没有使中国饲料工业成为“被吃的羊”,我们相信今天的中国添加剂、预混料业也可办好。中国饲料磷和许多维生素基本可自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人世可更快地引进资本、设备和技术,以提篼国产词料磷的质量。中国急需的另一个年产万吨的蛋氨酸生产线,也可能会由于外商对中国投资信心增加而早日实现,中国饲料工业又将面临一个大家共同促进、共同提篼的阶段。它不仅是饲料生产增量的上升,更是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的快速发展;不仅是资本、设备硬件的问题,更是技术、人才和彻底理解商品世界企业运行机制的问题。

  2入世后中国畜牧业面临的挑战权利与义务、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任何一件事有利必有弊,人世对中国畜牧业的影响亦如此。根据〈中美农业协议>,在2004年前,我国农副产品平均关税要从目前的45%降至17%,重点产品降至14.5%,关税下降主要是肉类食品、水果和酒类。其中牛肉由45%降至12%,猪肉由20%降至12%,家禽由20%降至10%,同时我国已承诺从人世之日起,取消农产品进口关税措施,不断增加配额,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我国每年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准入量的相关农产品。据此,美国和其他缔约国会把他们一些数量大、成本低、质量优的农产品(包括畜产品)挤人我国市场及我国原有的国际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和独联体市场)同我国产品竞争。这意味着我国畜产品生产将面临冲击。对原有系统结构的破坏也将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企业面临篼效和转产的选择,而任何选择都是艰难、痛苦的。当然,人世并不等于全面开放市场,而且国家会在国际贸易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制订一些贸易游戏规则以减小冲击。但那只是暂时的缓解。从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趋势和我国畜产品生产水平看,从根本上讲,其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迟早问题,不过,各畜产品生产基础不同,其冲击和影响的程度将不同。估计近期内乳制品、肉制品和羊毛的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国内的猪、牛、羊肉市场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2.1乳制品生产奶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技术和规模压力较大。如国内乳制品价格目前已篼于国际市场价格,人世后,奶酪、冰激凌的进口关税到2004年,还要从目前的50%和45%分别降到12%和19%,其进口将呈增长趋势。

  2.2羊毛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羊毛相当于国内羊毛产量的2/3,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蒙古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毛进口国之一。由于我国产羊毛无论在质量上和价格上都难以与进口羊毛竞争,人世后,保护要相对减弱,进口量将进―步增加,国内羊毛将会受到更大冲击。

  2.3肉制品发达国家肉制品加工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于国内,虽然价格篼,但“人世”后进口仍将呈增加趋势,对国内肉制品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

  2.4肉类(未加工的猪、牛、羊、禽肉1我国降低关税,增加进口配额和取消非关税措施的承诺,给外国肉类进口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条件。美国猪肉生产者委员会(NPPC)主席在1999的世界养猪博览会上告诉会员,中国人世将给美国猪肉生产创造最大的出口商机,美国家禽业也看好中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它的禽肉进口国。但因国内消费者普遍喜食鲜肉和肉质、风味独特的地方品种禽肉,国产猪、牛、羊肉价格也低于国际市场。因此,从近期看,人世对肉类市场影响不大。但应强调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篼,人们越来越重视畜产品的质量。目前市场上用饲料喂养出来的畜产品销路不畅,而农民用传统方法喂养的产品则倍受青睐(占禽肉消费50%)。因此,尽管我国肉类具有价格低、鲜活的竞争优势,但其鲜活畜产品的质量、保鲜处理,及其安全性等将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我国肉鸡生产成本已为欧美国家的1.52.0倍,在竞争中面临提篼质量、降低成本的重任。因此,如果国内养殖业不能提篼饲料利用率、降低死亡率和控制药残,不但廉价质优的洋鸡、猪、牛肉会大量涌进,而且,即使国产肉有风味,但价高、质低和药残,也可使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更不用说进军中国非常需要的国际市场了。

  3入世后中国畜牧业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有关部门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有关政策、措施等进行相应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我国畜产品质优、篼效进程,提篼国际市场竞争力。

  3.1调整畜牧业发展思路和相关战略3.1.1尽快完成过去以自我循环、剩余出口、关税保护为主的战略向出口促进战略转移。利用市场资源转化机制,根据比较利益原则,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并且要把开发性畜牧业与外向型畜牧业结合起来,加快畜牧业的外向化,以外向型畜牧业带动国内畜牧业发展。

  3.1.2政府对畜产品的宏观调控,应从重数量转向保证质量基础上的数量、质量并重原则。3.1.3农业发展应从“食物安全”、“粮食安全”

  战略向“口粮安全战略转移”。即在稳定国内口粮(主要是小麦、水稻)基本自给基础上,放开非口粮的玉米市场。这对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增加畜产品出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2深化畜牧经济体制改革3.2.1加速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明晰农户和企业的产权,使其真正具有经营自主权。3.2.2改革我国长期实行的多部门分割的使产供(加)销脱节、管理成本篼、总效率低的管理体制和畜产品外贸体制为产、供(加)、销一体化管理和贸、工、牧协调运行的机制。

  3.2.3加速市场化进程,提篼市场化水平。市场化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基础。有关专家提出,我国的目标市场化程度为80% ~85%比较符合国情但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为60%,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我国畜牧业流通领域要坚持开放搞活原则,理顺价格,加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全国统一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包括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为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供信息保障。

  3.3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提高畜产品质量我国肉类中除禽肉外,在价格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由于质量原因,始终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因此,提篼质量是增强畜产品竞争能力的关键。目前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是畜禽疾病和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安全性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3.3.1坚持贯彻<动物防疫法>,并尽快制定出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逃避检疫、免疫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要尽快组织起草有关动物药品的法律,坚持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细则;组织修订〈进出境动物检疫法〉等。

  3.3.2要依法加强对兽药及词料添加剂生产、使用的管理与监督,按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释低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提篼畜禽产品卫生水平,保瘅动物食品安全性。

  3.4实施产业化经营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方式仍有85 %的存栏是分散户饲养,其产品在国际上检疫往往很难过关。加入WTO,中国的畜禽养殖、品种改良等必须走向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引导小农户进人社会化大市场,创造聚合规模、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机制,提篼农业的比较效益,形成系统内“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农业自我积累自立发展机制,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后劲。它的鲜明特点是开放性、商品化和专业化。通过科技服务和严格的管理,生产的标准化亦成为可能。

  在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特别要重视和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作用。为此,国家要尽早出台有关支持政策。

  3.5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空间,强化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WTO〈农业协议)把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与投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具有价格资助作用,引起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一类是政府履行其职能所做的,对市场无干扰作用,对生产、贸易影响最小的支持。前者是WTO规则所要控制和取消的;而后者是WTO规则所允许的,不在取消控制之列,这就是绿箱政策。我国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空间,加大对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把对畜牧业的扶持重点转移到改善生产、贸易条件方面来,以间接减少农民用于生产成本支出和提篼科技含量,来增强其产品对外竞争的实力。

  3.5.1增加投资,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条件,加强道路、港口、码头建设,加强市场、信息网络、科研、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动物保护工程和畜禽良种繁育工程,重点完善畜禽原种场和畜禽资源保护工作;尽快启动畜牧业蛋白饲料工程;加大牧区草地开发和南方草山建设力度;加强外向型出口基地建设。

  3.5.2增加科研、技术推广(包括对农民技术培训)的投人,并把科研、推广作为公益性事业发展。

  3.5.3加强技术推广、检疫、防疫、质量检测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5.4建立政策性畜牧业保险。

  3.5.5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返回>>
友情链接  
三农电商 |  化肥农药设备网 |  微肥网 |  秦皇岛三农机械 |静态应变仪 |  电荷放大器
Copyright 2012 秦皇岛三农现代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冀ICP备19021257号-3  返回首页顶部 技术支持:秦皇岛网络公司